路道街徑里.香港道路命名

看見怪獸在網誌中間貼了這一篇文,就在這兒寫一寫我的小見解吧。

對著現時系統化了的街道名字,好處就是有規律與系統,不會亂了過來,有系統是件好事,但我認為大量有系統的命名,給人的感覺是悶與亂的:一個不是住在該區的外人,來到一個地區,見到所有的公屋、街道都是以某一字為頭,根本沒有地圖搞不清那一處對那一處,公屋樣式一樣、連名字都這麼有規律,給人一種所有都是一樣的感覺,走到街上每一處,所見到的建築、景物完全一樣,從而給人悶、缺乏任何活力、生氣的社區。對,我之前一直在說的是天水圍。
天南的感覺都沒有天北那麼糟,單是在地圖上看著天水圍,想找出一點也不容易了。發展天北,政府實施每年興建八萬五千個單位的政策,天北的人口密度就大大的提高,屋苑間沒有甚麼多的空間,而每一個屋苑中,命名又是根據另外一個規律……這樣大量的使用同一種規律命名屋苑與街道,是亂與死板的命名。
有系統化命名算是好的例子,我想是大埔市中心的一帶吧,可能這一區新發展的地方比較小,有幾個舊發展的地方,例如是大埔舊墟,有系統化命名的街道也比較少,並且集中而每一條街道所佔的長度也比較長,屋苑命名規律也有些分別(各屋邨名字之間沒有系統)。

每一條街道都應該有她的性格。
舊有的命名方式,有些就是在同一系列中配上優雅的字,是多麼特別與有趣,每一條街都有不少的命名考據與故事,這一點,就看看延伸閱讀吧。

我覺得香港中,我比較有好感的街道是位置九龍大角咀的詩歌舞街吧。詩歌舞街的英文是Sycamore Street,這一條街是附近以樹木系列來命名的其中一條街道。Sycamore是無花果樹,對於香港這一個充滿中國人的地方,無花無果是不吉利的,於是就沒有意譯,用了音譯了。從無花無果,甚麼都沒有,變成了詩歌舞,有文化與充滿風雅,有詩、有歌、有舞,令我的聯想是琴棋書畫,樣樣皆精,是多麼有文采文化的名字喔,街上也有不少學校,這街道名字正正是留給學生的一個祝願。

細心留意香港的每一處,你都會發現不少故事!

延伸閱讀:
Sycamore:
Sycamore Maple介紹

港產街名公式複製 – Monsterence Grocery
香港地方- 道路名稱(二)路道街徑里
香港地方 – 道路名稱(三) 組合街名

一些關於香港地名、街名的起名書籍:
《香港地名探索》 饒玖才 天地圖書 ISBN:9789629502614
《趣談九龍街道》 爾東  明報出版社 ISBN:9628871463
《趣談香港街道》 爾東  明報出版社 ISBN:9629739674
《香港街道命名考源》 梁濤 香港市政局
《九龍街道命名考源》 梁濤 香港市政局

9 responses to 路道街徑里.香港道路命名

  1. 法蘭艾里 says:

    路過,搜尋巴丙頓道(Babington Road)的背後涵義時按到這兒來了。

    我很同意你們的講法,在這樣的命名方式下一個應有的地區文化就完全被割裂了。其實我還注意到現在很多的道路開始使用大陸式的命名方式,就是把中文完全用廣東話拼音來作英文街道名字(除了那些傳統的吉祥用語或者香港地方名吧),香港是否就要靠攏大陸,連名字都用作一塊了?在這裡岔開一下,我真害怕幾年後香港固有的英文翻譯牌子名字會使用中國的翻譯了,現在很有的例子就是莊臣--強生了。我很喜歡西營盤的「蒲飛路」這個譯名,就跟巴黎的「香榭麗舍大道」一樣暗藏了翻譯者的心思和遐想。
    香港的西化街道名字正好反映了我們的獨有的歷史文化,在不同的時期就反映了香港當時的政治狀況。我希望香港政府不要把我們的文化一一拆掉毀掉,否則這個城市就甚麼都沒有了。

    你是中三學生吧,如此關心香港的初中學生真的是少之又少了~:)

  2. John Chan says:

    Re 法蘭艾里:
    謝謝你的讚賞~ ^^香港實在有太多有趣的故事來讓我們去留意,有些更是香港政府越來越中國化,想將香港變成一個普通的中國城市…有些就是一些破壞社會風貌的有趣故事…太遠了,覺得身為一個香港人,就應該去好好的探索一下自己的社區~ ^^

    其實在回歸前,八十年代初,已經有把中文完全用廣東話拼音來作英文街道名字(除了街道或地方名字的通名除外)的街道例子了,所以我想應該與回歸了,要與中國內地成為一體沒有甚麼太大的關係吧,我想一些新開發區,好像新市鎮這一些地區,都是由農村開始發展而成,用太多英文名字就不太好了,反而可能會帶來澳門那些中文街道名字,長長而沒有意思的後果了。

    在這兒去補充一下:
    在《香港地名探索》 一書中,第一百二十一頁有以下的記載—

    …以漢語命中街道的數量,隨著六十年代初行政本地化而佔絕對優勢…

    負責命名的政府機構,由工務局負責,由一九五四年開始移交市政局及新界民政處負責不同區域(我想這兒就會開始利用一些先由中文字先命名的街道吧),在一九九三年轉交地政總署負責。
    一般街道命名原則:

    (二)街道的英文名字,一般應採用中文名稱的音譯,並不是意譯

    (這真是一本挺好關於香港的書喔,歡迎你買一本去慢慢看地名與路名命名的探究,並希望這一堆節錄幫到你,^^)

  3. 法蘭艾里 says:

    也很謝謝你對我的回應,想不到這個遲來的回覆也會得到回應,呵呵~

    其實我的意思是某些應該用英文名字的街道並沒有用英文而已,例如大角咀的鐵樹街和旺角的通菜街這些(可能在背後有些意義小弟不知道,但我覺得是這樣,否則就變成一堆音符而已;大陸就是如此,連Road也不譯出,只作Lu),而不是所有中文名稱都應該意譯,否則就很可笑了,例如龍翔道變成「Dragon Flying Road」這類的。所以現在我批評的對象不是那些新開發區千篇一律的街名呢。

    不過很感謝你的補充,我沒有看過這些資料,不知是否1952年開始禁止使用人名作街道名稱呢?我看過這方面的未確實資料。

  4. John Chan says:

    我想那些街道名稱都生效了一段長時間了,改來也沒有甚麼意思吧。:)

    在一般街道命名原則中也有這一原則:
    (三)不宜採用個人姓名或機構名稱
    至於何時開始,我想就是在行政本地化那時候吧~ ^^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