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—看似理解,並不了解

最近終於讀畢龍應台早前的作品—《龍應台的香港筆記@沙灣徑25號》。現在才發現,自己身為一個居住在這自稱國際大都會的小伙子,每天跟這一個城市內人與事接觸,但所想的、所知的,卻遠遠不及一名客居香港的教授。這一本書,確實為香港人,提供一種看我城的新角度:看到城市一片繁華之時,街巷間的人間淒涼卻不能令人忘記;看到都市中會新建一片文化綠土,卻又不能忘記多多少少的本土文化,正被政府任意地破壞,大家所說的文化,其實只是一個空洞;感受到我城文明的一面,卻又看到我們的世界觀是多麼薄弱,我們對自己的身分又有多番的懷疑與矛盾……這一切,令人每讀畢一篇文章,在腦袋中總浮現著不少的反思思緒。

在這系列龍應台教授的文章中,談自然的也佔了一定比例。在中國語文及文化科中,我們學到中國人對自然總有一種欣賞、敬畏與感謝之情,從中國人的山水畫、園林建築、田園詩等,就能知道自然在中國人文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。但這一種的文化基因,彷彿不能遺傳。龍應台教授似在喚醒大家對自然的關注,檢視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。自然界的一花一草,各種樹木,總有其可愛之處。但短短的一篇描寫散文《鄉野香港》,短短的一段,就略略感受到人對自然的漠視:

老鷹從陽台前和你擦身而過,近到讓你看見了牠蒼老的眼睛。你退後一步,彷彿讓路給牠,心中有種不安:你站的地方,本應是屬於牠的山谷和森林啊。有時候,你看見牠落腳在對面的高樓頂端,像老僧靜坐,長久不動。風在吹,草葉在搖晃,海浪在翻起,光影在流逝,蛋黃似的夕陽在三十秒內沉下,你明明白白看見地球在轉。老鷹,仍舊靜坐。

人活像一個侵略者,不等自然萬物的一點回應,就肆意入侵大自然的領土。入侵了,建立了文明都市了,對那些手無寸鐵的原住居民—樹則沒半點的憐愛之心。直至現在,儘管有關保育樹木的報導不斷,因保養樹木不善而導致的意外頻生,但針對下藥,為保護這些接近日常生活的樹木而立法,對香港社會卻是一個遙遠的夢。

人與自然,究竟應採取怎麼樣的關係呢?人能勝天麼?斷乎不能。一場嚴重的地震,就足以將人類的文明在短短數秒毀於一旦。一些人看不見的細菌,令人患病了,生活亦會陷入癱瘓。看來,人只好謙卑,跟自然和諧相處了。

書中實在有很多精彩的部分值得分享,但要感受深刻,就只有親身閱讀了。
(後話:讀過這本書,越來越想閱讀更多思索、討論香港人的書籍。)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